作者|刘孟斯(CDE)叶笑(CFDI)排版|药研
摘要:包衣微丸制剂具有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改善药物含量均匀性、提高药物稳定性与改变药物释放特性等特点,是当前仿制药研发及申报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对包衣微丸的结构、制剂的处方组成以及包衣工艺的特点。结合生产现场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对仿制药申报中包衣微丸制剂的处方工艺及质量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微丸是直径1.0~2.5 mm 的小球状口服剂型,具有流动性好、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小胃黏膜刺激性、实现液态药物的固体剂型化、增强药物吸收全、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作用[1]。微丸包衣的基本目的包括:掩味、着色;提高药物稳定性,如防潮、抗氧化、遮光、隔热等;改善药物含量均匀性;改变药物释放特性,实现缓控释目的[2]。每个微丸都是一个独立的递药单元,可作为多单元型给药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以压片或填充入空胶囊的形式使用[3],是当前仿制药研发及申报的热点。
从Pre-IND到NDA上市申请的全程法规与实操及案例分析
本研究主要讨论以空白丸芯为载体,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进行载药的包衣微丸制剂。流化床包衣技术指将药物配成溶液或混悬液,利用热气流使待包衣物料在流化室内悬浮,并呈流化态,再喷入包衣液使其逐层、均匀地包裹在颗粒或微丸表面,直至达成所需载药量,形成载药微丸,最后通过衣膜的不同特性而使微丸具有不同的功能[4]。
一
包衣微丸的结构
包衣微丸一般由丸芯、载药层、缓释层或肠溶层构成。部分药物在载药层内外分别增加隔离层,以物理性地避免主成分与丸芯或肠溶层相互接触;在某些情况下,隔离层还可作为扩散屏障阻止主成分或肠溶包衣组分的迁移。以拉唑类药物为例,其主成分对酸的稳定性较差,而肠溶包衣材料如丙烯酸树脂中含有很多酸性基团,故需要在载药层及肠溶层中间加入隔离层,以抑制主成分与肠溶层的相互作用[5]。部分药物在微丸最外层还要增加保护层或修饰层。保护层或修饰层能使微丸更光滑,减少静电的产生,从而改善微丸贮存稳定性及机械加工性。如后续存在微丸压片工艺,增加保护层或修饰层后再压片,可降低微丸的破碎程度,使微丸型片与微丸的释放曲线相似性更高。如主成分对光敏感,在保护层或修饰层中加入遮光剂,还有利于提高制剂的稳定性。例如,美国礼来公司申请的中国专利 1128141A[6]中提供了多种四基萘氧噻吩丙胺肠溶丸剂的处方,其中实例 11 的处方组成如表 1 所示。
24小时咨询热线 :0772-7611103
地 址:广西柳城县大埔镇河西工业园区富民路一巷6号
邮 箱:gxrtjt@163.com
![]() | ![]() |
关注日田 | 微信客服 |